近日,某醫院神經內科、康復科正式引入多臺經顱磁刺激儀(TMS),并完成安裝調試投入臨床使用。該設備的入駐,為抑郁癥、腦卒中后康復、失眠等神經相關疾病患者提供了更安全、高效的治療選擇,推動醫院神經疾病診療體系向 “精準化、無創化" 升級。
據了解,經顱磁刺激儀是通過特定頻率的脈沖磁場,無創傷穿透顱骨作用于大腦特定區域,調節大腦神經元興奮性與神經遞質分泌,從而改善神經功能的先進設備。此前,醫院針對抑郁癥、腦卒中后肢體運動障礙等疾病,多以藥物治療、傳統康復訓練為主,部分患者因藥物副作用、康復周期長等問題,治療效果受限。
“經顱磁刺激最大的優勢在于‘無創無痛’,治療時患者只需佩戴專用治療線圈,全程無電極植入、無電流刺激,僅需 20-30 分鐘 / 次,不會影響正常生活。" 神經內科主任張醫生介紹,該設備適用場景廣泛,目前已用于三大類疾病診療:一是精神心理領域,如輕中度抑郁癥、焦慮癥,可輔助改善情緒低落、興趣減退等癥狀;二是神經康復領域,針對腦卒中后肢體癱瘓、言語障礙,通過刺激運動皮層、語言中樞,促進神經功能重塑;三是睡眠障礙領域,對慢性失眠患者,可調節大腦睡眠節律,提升睡眠質量。
體驗治療的患者中,52 歲的腦卒中患者李女士感受明顯:“之前右手握力差,連杯子都拿不穩,做了 3 次經顱磁刺激配合康復訓練后,現在能自己用勺子吃飯了,不用總麻煩家人。" 另一位抑郁癥患者王先生表示,治療 2 周后,之前持續的 “情緒低落" 有所緩解,夜間睡眠時長也從 3 小時延長到 5 小時,“不用一直靠藥物,這種物理治療讓我更安心。"
醫院副院長表示,此次引入經顱磁刺激儀,是醫院 “以患者為中心" 優化診療服務的重要舉措。下一步,醫院將組建專業診療團隊,結合患者病情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(如根據疾病類型調整刺激頻率、強度、靶點位置),同時開展 “神經調控 + 康復訓練" 聯合治療模式,進一步提升治療效果。未來,醫院還計劃將該技術拓展至帕金森病、慢性疼痛等領域,為更多神經疾病患者帶來康復希望。